在乌克兰战局的阴影下:特朗普的停火倒计时与普京的冷漠回应
随着8月8日最后期限的迫近,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罗斯发出的停火通牒正步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。然而,在这看似紧迫的外交行动背后,隐藏着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日渐式微的影响力。特朗普一面以“毁灭性关税”相威胁,一面紧急派遣中东特使威特科夫前往莫斯科,试图在最后一刻促成俄乌停火协议,但这场努力更像是一场徒劳的政治秀。
“毁灭性威胁”的背后:空洞的承诺与冷淡的回应
早在7月31日,特朗普便公开向普京发出最后通牒:若俄乌未能在8月8日前达成停火协议,美国将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征收高达100%的关税,并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(如中国、印度)施加“次级关税”,意图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来源。为了进一步施压,特朗普甚至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至俄罗斯周边海域,声称它们已“抵达指定位置”。
然而,莫斯科对这些威胁的回应却异常冷淡。普京仅以一句“谈判需要细致冷静”敷衍了事,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公开嘲讽:“俄罗斯不是伊朗或以色列,不吃这一套威胁!”这种轻蔑的回应,凸显了克里姆林宫对特朗普最后通牒的不屑一顾。
展开剩余72%战场上的溃败:红军城防线告急
特朗普的强硬姿态,难以掩盖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的颓势。7月,俄罗斯军队推进的面积达到了564平方公里,创下全年单月最高纪录。顿涅茨克地区的战略枢纽——红军城,其防线正遭受无人机和地面部队的猛烈攻击,岌岌可危。
乌克兰军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在8月2日深夜承认,多个方向的局势已经“严峻”,士兵无法轮换,战斗力接近枯竭。8月3日,他宣布与俄罗斯达成一项涉及1200名战俘的交换协议,并罕见地表示愿意与普京会面。然而,乌克兰的让步未能触及俄乌冲突的核心矛盾——乌克兰坚持收回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领土,而俄罗斯则坚持要求乌克兰“永久放弃加入北约”。
特朗普的“无牌可打”:内外交困的窘境
特朗普政府在俄乌冲突中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,导致其“无牌可打”。
国内压力:特朗普团队多次抱怨,持续军援乌克兰是“为欧洲买单”,不仅消耗美国军工产能,还拖累美国转向印太地区对抗中国的战略部署。2025年上半年,美国曾一度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后续恢复时附加了苛刻的“矿产换武器”条款。
外交筹码失效:自4月起,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曾三次前往莫斯科,提出“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、默认乌东四州由俄方控制”的停火方案,但遭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坚决拒绝。而俄罗斯则趁机抬高要价,要求乌克兰“非军事化”,导致谈判陷入僵局。
盟友拆台:当特朗普威胁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时,巴西、印度等国明确表示不会配合,大大削弱了“次级关税”的威慑力。欧盟虽然承诺向乌克兰提供100亿欧元的援助,却因乌克兰反腐法案的争议,冻结了1.7亿美元的拨款。
特使访俄:一场意在安抚国内的政治秀
8月6日,威特科夫将抵达莫斯科,但特朗普私下承认此行“毫无意义”。事实上,白宫早已预判谈判难以取得突破——美国的目标仅仅是试探俄罗斯的底线,同时向国内选民展示“特朗普仍在掌控外交主导权”。俄罗斯方面也看透了美国的意图:克里姆林宫仅安排副外长接见威特科夫,拒绝承诺普京亲自出面,并强调“战场优势让俄罗斯无需妥协”。
泽连斯基的绝境:美俄联手逼迫乌克兰割地求和?
更残酷的现实是,美国和俄罗斯正绕过乌克兰,秘密协商停火框架。4月威特科夫访俄时,美国提出的方案被曝光“要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的占领”,几乎全盘接受了普京的条件。7月,美国情报部门甚至联合英国策划了一项“换帅计划”,提议用前乌克兰军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,以更快地达成协议。战场上持续的溃败,已经导致泽连斯基在国内的支持率从90%暴跌至57%,基辅街头爆发了反政府示威,士兵家属愤怒地斥责政府的“指挥失误葬送生命”。
无力回天的叹息:一场“止损”行动
这场倒计时4天的博弈,本质上是特朗普在俄乌僵局中的一场“止损”行动。当战场和谈判桌上的双重压力碾向乌克兰,而普京手握主动权,静待对手崩溃时,所谓的“最后通牒”不过是美国无力破局的一声叹息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信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